導言:生態環境保護,從來不是單向的理念灌輸,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綠色共創。在園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黨派,而在生態環保領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美麗中國”行動者。走進“美麗園區我來說”,一起走進他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故事。
自大學畢業入職環保系統以來,高貿區應環大隊副大隊長孫亮迄今已與環保工作打交道近二十個年頭。從“不被理解”到“受人追捧”,孫亮的這份工作需要專業、也需要技巧,在他看來,環保關乎著城市品質、企業發展、居民生活,具有“長遠的意義”。
近年來,園區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中不斷探索創新。作為環境的“守護者”,園區環境執法部門通過“靠前監管、嚴格執法、精準幫扶”,不僅守護了城市的碧水藍天,為居民創造宜居環境,還為企業提供綠色發展支持,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并行的新路徑。
高貿區是園區經濟發展的主陣地,這里制造業發達,企業密集,環境監管壓力大,應環大隊的日常工作即包括了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境管理等等。在孫亮看來,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只有將工作前置,才能避免后續嚴重問題的發生?!?/p>
提及環境監測,孫亮將其形容為“醫生看病”,對于企業的排污情況,工作人員需要爬到排氣筒旁,先“抽血”、再“驗血”,以此進行判定。而回憶起第一次進行采樣工作時,孫亮的反應遠不如現在從容?!拔耶敃r面對的是60米高的煙囪。在恐高與高溫的雙重挑戰下,我背著采樣槍攀爬鏤空的登塔樓梯,硬扛了2個小時才完成監測任務。”
諸如此類的場景,其實是應環大隊的工作常態。而正是這樣“重要的第一步”,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依據。為筑牢生態防線,高貿區應環大隊在環境執法中采取“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過去一年,高貿區應環大隊出動環境執法人員1582人次,開展標準執法765廠次、非現場執法147廠次;開展監督監測161廠次、開展走航監測4次;累計發現各類環境違法問題320個;開具行政指導書31份;下達處罰決定書8份,累計處罰金額74.25萬元。
推動環境向好,并非只有“鐵腕”,還需要“溫度”。高貿區工業企業眾多,特別是中小企業占比高,而中小企業或處于初期階段的規上企業,往往存在環境管理意識薄、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為優化執法方式,最大程度發揮企業主體責任,高貿區試點開展“綠苗計劃”,全面落實執法幫扶,通過企業間的互助與合作,加速企業環境管理能力提升,提高含綠量、減少碳排量、提升含金量。過去一年,高貿區“綠苗計劃”共組織54家單位開展結對幫扶,發布環保“一點通”系列海報六期,開展線下培訓會3場,圓桌交流1次,完成18個環保管理小課題研究。
生態環境執法,既是一把利劍,斬斷污染黑手;也是一座橋梁,連接政府、企業與居民。在園區,正是有許多像孫亮這樣的生態執法人的堅守,城市環境才越來越好。未來,園區將繼續以創新執法護航綠色發展,讓“最美園區”的生態底色更加鮮亮。
編輯 嚴春霞
2025年6月10日